【南校十年】校友诉说当年情

2014-09-24 4127

  

 20049月,广外南校区(即大学城校区)正式投入使用。红色的拱形门和热情洋溢的师兄师姐,迎接着第一批入驻大学城的4529名学子。十年过去了,有7届学生在南校区完成了的学业,与广外结下了一生情缘。请跟记者一起,倾听那些在校友讲述“过去的事”,铭记他们飞扬的青春和对母校深深的感念。
                 南校区打下第一桩(2003年10月)

“校园情”:从大工地到风景如画

谈起对南校区的最初的记忆,钟楼,小树苗,工地,呼啸的泥头车,沙尘滚滚,所有最纯粹的图景与气味环绕在这些年轻的脸庞上,成为广外毕业生回忆组图的第一张画面。

04级关家琦回忆说,“印象最深刻的是教学楼前宽阔的广场、耸立着巍峻而古典的钟楼。其他地方则可以用‘半边华厦半边垣’来形容:一边是新落成的校舍,一边是热火朝天的工程,连树苗都是刚刚植下不久,小树苗还没有手臂粗。一切都是新的开始。”。那个时候的南校区,学生宿舍只有1栋到6栋,食堂也只有一饭,临时图书馆在隧道口的三饭一楼,实验楼已经建好了,“像学生宿舍的7栋到13栋、二饭、图书馆、大会堂、艺术楼、院系办公楼、学校行政楼、学术交流中心、体育馆游泳池、体育场、隧道、语心湖什么的,都是我们进入之后建设的,到处都是工地啊……”,“中行还没有开业,ATM都没有,带了卡取不到钱生活”,“家里打来电话,却说不在服务区内”……这些现在看来不可思议的情景,真实出现在第一批入驻大学城的学子的生活中但恰恰是这样,才成为独特而美好的回忆。“还记得我们跟泥头车抢路,沙尘滚滚中操,沥青场上烈日下站军姿,热气和着融化的沥青一起粘住鞋底。那是人生中相当难忘的回忆。”04的李锐斌同学十分感慨。
                  南校迎来4000名06级新生(2006年9月)

 

伴随着一级一级的学生的到来,小树苗也在慢慢成长,校园建设得越来越漂亮。06级的肖立业回忆说:“2006年我开始在南校读书的时候,虽然交通、购物、吃喝等各种不便,但比较安静。广外给我的样子是小而美的。”10年过去了,钟楼,巍峨耸立,是南校区当之无愧的名片;语心湖,是南校区学子晨读的圣地;黑天鹅一家,点缀了同学们的校园留影;隧道口,永不打烊的青春舞台;还有每年4月凤凰山畔的那一片杜鹃花海,都是南校区让人难忘的景观。
                     南校举办毕业生招聘会(2007年)

 

09年开始,就在经贸学院、现在的金融学院担任辅导员的叶祥杰,已经在大学城生活了9年, “从泥泞的道路,到平稳的水泥铺道;从光秃秃的荒岛,到绿树逐渐茂盛的大学城;从只有公交出入市区的恶劣交通,到出现了地铁、建好的隧道;大学城一天天在改变,广外也一天天地变漂亮。过去的十年,是起步的十年;接下来的十年,会是起飞的十年。”


“同学情”:最美的年华里遇见你
提示
提交成功,等待管理员审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