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广外校友们的一份邀请函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邀请函
尊敬的广外校友们:
大家好!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在此,祝各位校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近年来,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学校荣获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19年-2022年),首次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赛金奖,作为华南地区首个高校设立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师资课程中心,启动首个学生创新创业海外研修班等。这些都离不开学校领导对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视,离不开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各位校友的大力支持。
为更好地支持校友进行创新创业,搭建校友、在校生共创共赢的竞技与展示平台,诚邀历届各位校友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与母校齐心协力、携手共赴这场全国最大的双创赛事盛宴。(各位校友如有参赛意愿,可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报名表参赛)
学校双创成果
目前,学校是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广东省就业促进会创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单位、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广州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广州市女性创业培训基地、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青创空间”建设单位、广州青年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站建设单位、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中心常务理事单位。
学校创业团队影响力逐渐增大。“留球子亲子手工教育”项目被教育部选为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展示项目。学生创业团队在“赢在广州”、“青蓝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第六届粤港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赛事中获多个奖项,获近2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人民日报、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广州日报等媒体相继对我校学生创业团队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创业团队“译带驿路”团队首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金奖,学校斩获一金三铜五优胜的好成绩。
大赛简介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动赛事成果转化,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团中央等机构共同主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该赛事是当前国内覆盖面最广、参赛人数最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大赛历经5届,5届大赛累计有947万名大学生、230万个团队参赛。
参赛项目将获得项目辅导、投融资对接、落地孵化等服务,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省教育厅对获得国赛金奖的项目,给予35万元/项目的奖励。学校对参赛并获奖的学生项目提供最高2万元/项目的奖励,优先入驻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优先推荐参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海外研修班。
注:奖项分为教育部、广东省和学校奖项,同一项目获多个部门奖励的,奖励叠加计算。教育部、广东省的奖励内容以上级文件为准,详情可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了解
参赛预通知
一、赛道及组别
大赛分为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国际赛道。其中,主赛道分为创意组、初创成长组、师生共创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分为公益组和商业组,国际赛道不分组。
(一)主赛道
在主赛道中,每支参赛团队只能选择一个组别。具体参赛组别如下: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20年5月31日(以下时间均包含当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我校全日制在校生(可为本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2)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参赛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有参赛申报人的除外)。
2.初创成长组。参赛项目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我校全日制在校生(可为本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全国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3)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可以参加初创成长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
3.师生共创组。参赛项目中高校教师持股比例大于学生持股比例的只能参加师生共创组,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项目必须注册成立公司,且公司注册年限不超过5年(2015年3月1日后注册),师生均可为公司法人代表。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参赛申报人须为我校全日制在校生(可为本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3)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在编教师(2020年3月1日前正式入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师生股权合并计算不低于51%,且学生参赛成员合计股份不低于10%。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须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活动的项目,省赛组委会将挑选部分该赛道的项目参加2020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广东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后,将在部分地区组织农产品销售、环境保护、旅游资源开发、文化创意等相关行业领域的项目对接活动。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该赛道分为公益组和商业组。
1.公益组。参赛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者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实际负责人,须为我校全日制在校生(可为本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代表在国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师生共创的公益项目,若符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要求,可以参加该组。
2.商业组。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实际负责人,须为我校全日制在校生(可为本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代表在国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司的项目均可参赛。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如已注册成立机构或公司,学生须为法人代表。
(3)师生共创的商业组项目只能参加主赛道,不能报名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三)国际赛道
该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跨国组队,每个参赛团队不少于2人。参赛成员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所在校为申报学校。鼓励我校海内外双学籍学生、外国留学生、海外校友、国外合作高校师生参赛。
参赛项目学生成员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认可的国外普通高等学校(参见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http://www.jsj.edu.cn/)18岁以上的在校生或毕业5年一年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
校内选拔赛国际赛道不分组,进入省级复赛后,将根据项目性质和类别分为:商业企业组、社会企业组、命题组。具体赛道介绍和要求可参考《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道方案》(见附件5)。
二、日程安排
(一)提交电子材料(4月6日前)
1.填写报名表(见附件1)
2.撰写商业计划书(见附件2)
以上所有于4月6日前将电子材料发送大赛指定邮箱(gwcyxhssz@163.com)。团队报名表文件名格式为“互联网+大赛+团队名称”,商业计划书文件名格式为“互联网+大赛+团队名称+商业计划书”。
注:进入复赛后,所有参赛项目均需提交商业计划书网评PPT(见附件3,非项目路演PPT),初赛不需要提交商业计划书网评PPT。
(二)网络报名(4月上旬)
网络报名将于2020年4月上旬开放,参赛队伍务必在官方通知日期前登录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官方网站(cy.ncss.org.cn)报名。
注:网络报名时,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参赛。
(三)校赛初赛(拟4月中旬)
初赛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根据参赛项目提交的材料进行评审,评选出前50%的项目进入复赛。
(四)校赛复赛(拟4月下旬)
复赛采取项目路演的方式进行,评选出最多前30%的项目进入半决赛。
(五)校赛半决赛(拟5月中旬)
半决赛采取项目路演的方式进行,评选出10个项目进入决赛。
(六)校赛决赛(拟5月下旬)
决赛将参考第六届“互联网+”大赛评审标准,采取项目路演的方式进行,评委通过听取参赛项目的情况汇报及答辩情况进行评议和表决投票。
(七)广东省省赛(拟6月上旬)
(八)全国总决赛(拟8-9月份)
注:
1.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网络报名具体时间以活动主办方发布的时间为准,另行通知。
2.本届大赛的具体赛事安排将根据第六届“互联网+”大赛的正式通知及本届大赛实际参赛情况做相应调整。
3.以上附件,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
附件:
1.团队报名表
2.商业计划书撰写参考提纲
3.商业计划书网评PPT 制作指引
4.学生创业团队辅导信息登记表
5.第六届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道方案
点此链接获取报名表:https://pan.baidu.com/s/1mdQKlduBqGDysplvm_iP_Q
提取码:6l1q
参赛咨询
各位校友若有参赛意愿,可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报名表报名,有疑惑,可致电: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020-23883450
杨老师:13533284304
余老师:13694253723
也可关注“广外创业学院”公众号,在后台回复“互联网+”,即可扫码加入咨询群和组队群。
感谢各位校友们对广外各项工作的支持,愿各位校友们事业顺利,阖家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