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半边天”们的重要节日
——国际妇女节
这是国际妇女节110周年
不期而与疫情相遇
我们要致敬当前全民战“疫”中的“她们”
看似柔弱
却敢于攻坚克难,肩负使命与担当
看似平凡
却始终全力以赴,奉献智慧与力量
最美不过巾帼色,桃花马上请长缨
正是“她们”
在这场全民战“疫”的伟大实践中
谱写了一曲曲可敬可佩的巾帼乐章!
默默付出的教职员工
“专家上,翻译就要跟着上!”
▲中国日报报道
(图片右一戴白色护目镜为我校钱芳老师)
▲钱芳老师(左一)陪同专家全程翻译
2月23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部分中外专家在武汉考察,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座谈,并参观有关医疗卫生机构。我校高级翻译学院口译系教师钱芳陪同全程翻译。
钱芳老师是武汉人,世界卫生组织北京办公室得知她当时正在武汉。钱芳老师所在的小区封控严禁外出,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还需要出具相应手续并进行沟通,才能开放行条外出。但不管面临怎样的困难,钱芳老师都努力战胜困难,全身心配合工作,在关键时刻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她表示,世卫专家对我国的动员能力和效率表示赞赏,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为这场全民战“疫”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非常时期,能为国家服务,是我的荣幸!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翻译工作结束后,钱芳老师还需自行隔离14天。当问起她进入医院会不会有顾虑时,她说:“专家上,翻译就要跟着上!去了就忘记别的了。”
“与广外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江玉老师在秘鲁当地采购口罩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在防疫物资极度短缺、国内经受极大考验之时,我校公派秘鲁阿雷基帕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师江玉身在国外,心系祖国和学校。二月中旬,她克服了语言不通、货源紧缺、国际货运中国航线停止等困难,和学生一起筹集到69盒,近3500个口罩,将其寄回广州、投入战“疫”。当采访江玉老师时,她深有感触地说:“在这次灾难面前,作为中国人,我真切理解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意。想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更要与大学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利用可能的机会积极作为。”
“这是职业所使、职责所在”
▲杨春娜医生在校门诊部坚守岗位
杨春娜是校门诊部副主任,主要协助负责大学城校区门诊部日常管理工作。疫情来袭,她本着医者的初心、专业的敏锐、职业的使命,主动取消个人休假行程安排,第一时间向校门诊部和后勤处领导请缨返岗。她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优势,着手拟定防控工作办法,迅速做好防控工作预案方案,并通过部门工作群布置工作任务,严格做好预检分诊工作,筑牢防控一线哨岗,为学校有序有效推进防控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时,杨春娜作为门诊部防控工作业务骨干,认真负责坚守在工作第一线。17年后,作为部门负责人之一,她带着丰富的防疫工作经验和敢于担当的精神,继续坚守岗位、抗击疫情。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曾改变的是医者初心,不曾忘记的是医者使命。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60多家日韩媒体报道了信件的发布
▲易超老师、刘宁老师
出席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
近日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上,我校刘宁老师和易超老师分别朗读了广州发布的《致日本友人的一封信》、《致韩国友人的一封信》。谈及此次出席新闻通气会的感受,两位老师都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易超老师说道:“能有机会去朗读这封信,我觉得时机很好,能为韩国的战“疫”带去一份声援和支持。”刘宁老师则表示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翻译信函的过程中,时间短缺给两位老师的翻译工作增加了许多困难。对于《致日本友人的一封信》中引用的诗句“唐风和月,碧海苍梧”,刘宁老师说:“诗歌的对话说明中日两国友好交流的历史是悠久而璀璨的,我们有共通的情感与文化。这些诗句传递着我们彼此最真诚的祝福与祈祷。”《致韩国友人的一封信》借用韩国每日经济报纸的转载内容表现了中韩的友好关系,更传达了我国对韩国人民的关心问候。
刘宁老师、易超老师在疫情爆发后,尽职尽责,密切关注在日、在韩学生的情况,积极慰问、提供帮助,为中国战“疫”贡献出一份广外力量。
众志成城的热心校友
“为战“疫”积极奔走的人”
▲马缨(中)应邀参加广东卫视
“防控疫情特别报道”节目访谈
▲团市委的感谢信及广外湖北校友会捐款
▲广外天河校友会联合多个校友会
为广外留校学生和教师捐赠物资
马缨,83级英语校友,现任广州市仁华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还担任越秀区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副会长、天河区妇女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越秀区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广外天河区校友会会长等多个社会职务。疫情当前,她认为自己的每一个职务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应该充分凝聚自己所联系的力量,为支援战“疫”搭建平台,增添信心。她不仅为团市委对接促成华夏保险100亿保额的志愿者专项保险,组织广外天河校友会、协助组织越秀区新的阶层联合会为武汉募捐十万元善款,为前线募捐66800元购置战“疫”物资;更秉持“勿以善小而不为”之心,积极为国外华侨提供物资运输渠道,促成56.6万个口罩回国捐赠,同时又与洛杉矶等校友会联合给广外捐赠了8000个口罩。马缨用许许多多暖心的举动体现出中国女企业家的使命和担当!
“开源节流,打通渠道”
梁雪妮,05级财务管理校友,勤工校友会理事。在了解到湖北疫区,尤其是县乡地区物资匮乏的这一情况后,就立即加入到募捐的行列中。
从1月25日起,梁雪妮就在广外一级股权投资联盟校友群通过线上号召的方式组织募捐,筹集资金5万元,购买了10000个n95口罩,联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山校友会、保信律所将上述N95口罩寄往武汉和黄冈先后累计7家医院。
她谈到,募捐过程并不容易。首要的问题是货源难找,而且筹集到物资后还要拉货分拣,最后送到顺丰绿色捐赠物流通道,经过这样一整个流程,物资才能到达疫区。值得庆幸的是,自己有亲友的理解,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这一系列支持和帮助让梁雪妮十分感动,也为援助工作增添了力量。
正如梁雪妮所说的:“控制一下自己一年的非必要开支,捐赠的款就节省出来了。有时候在突发事件中确实需要民间的援助,不添乱的基础上,做点能帮到别人的事。”在这场“防疫战”中,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万亿同胞共同在行动。
“多方倡导,共助疫情”
余丽格,08级汉语言(涉外文化管理)校友,是现任勤工校友会副会长。在防控物资最紧缺的时候,她与几位朋友自发成立筹备小组,建立募捐大群,井然有序地运作募捐活动。近300人的群成员包括各方朋友、同事、客户。她与朋友们利用自身资源联系相关厂家,严格筛选合适的口罩和防护服等物资,确定单件物资价格后发布募捐群内由每位爱心人士认捐,最后汇总订单联系发货,跟医院的物资组对接定向捐赠医院。从1月29日开始,第一批总价值27207元的3000个KN95口罩送达武汉协和医院,第二批总价值58535元的KN95口罩也已于2月1日到达湖北672中西结合骨科医院。第三批的820个护目镜以及面罩和第四批的一万个外科口罩也陆续抵达。在找物资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余丽格还进行了第五批口罩的募捐,又将1万个口罩送到了湖北的4家医院。他们争分夺秒,多方寻求最高效的运输途径,以求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最及时的支援。
“一切辛苦都值得”
08级校友刘茜在除夕夜同魏嘉婧、王培恩等校友成立募捐义工微信群,利用自己熟悉的渠道,为黄梅县当地医院、广州南医三院支援队、洪湖医院、中南医院等进行物资募捐。除了以个人名义募捐物资以外,刘茜和她的朋友一起负责联系医用资源采购,分辨医用物资是否达到医院要求、确认院方联系方式、对账、募捐、进出口等工作,压力十分大。年三十以来,她几乎一直在说话沟通、每天只睡三四小时,只为让救援物资与时间赛跑!“但是收到医院收到捐赠物资的证明,感动而泣,他们太不容易了,一切辛苦都值得。”刘茜说,“物流校友会秘书长官敏发师兄出钱出力,詹国辉师兄、曹新明师弟、梁雪妮师姐提供了不少信息,物流校友会会长胡新添师兄给了我们很多指导……还有朋友以及当地义工提供运输支援,使得封城封路的情况下,确保我们的物资到达医院。
“还有她们......”
洛杉矶校友会副会长张莉等校友,为几批捐赠物资顺利回国,走通绿色通道付出很多心血:采购,集货,对接物流,对接国内文件审批……劳心劳力,几多艰辛与周折;北加州校友会秘书长李之华组织北加州校友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为母校捐赠防疫物资,连续几个星期忙着帮校友们购买和分发口罩;纽约校友会秘书长关健飞、北京校友会秘书长蒋爽、湛江校友会校友梁小兰等校友每天为校友会的募捐而细心地工作,确保各环节准确无误。海珠校友会秘书长蒋文婧委托朋友从泰国四处寻购到2000个医用口罩,并全部捐给了湖北省黄梅县的医院……
投身战“疫”的志愿学子
“传递中国战“疫”好声音、正能量”
▲克谢尼娅在接受广东卫视采访时的现场照
近日,我校的俄罗斯留学生克谢尼娅作为留学生代表参加了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会上,她向社会传递了她和中国的战“疫”故事,分享了她与中国缔结的深厚感情。同时,她还积极向俄罗斯、国际社会传递中国战“疫”的真实信息和成功经验,为我国传递了正能量。她为自己能够每天分享中国抗击疫情的讯息,让家人和外国朋友及时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而感到高兴。“中国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和你们一样关心中国,也希望中国早日战“疫”胜利。”
“能快就快,能多联系一个就多联系一个。”
▲求助平台的患者发给陈闫龙雨的感谢信息
▲陈闫龙雨在家中细心核实上报患者信息
2月3日,新闻传播专业2019级学生陈闫龙雨加入了“人民日报全媒体行动”志愿者团队,该行动旨在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线上求助通道。作为志愿者,她负责与在平台登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求助者取得联系、核实并上报信息,帮助他们早日入院治疗。由于就读的是新闻传播专业,陈闫龙雨在与患者沟通的方面上手很快,能尽快甄别很多不准确、不客观的信息。每天一早醒来,陈闫龙雨便立即查看工作单,她需要尽快联系所分配到的患者,核实具体信息、填表上报,并定期跟进患者的后续情况。她整理录入了大量的患者资料,有时甚至持续工作到凌晨2点。“很多人说着说着就哭了,听了这么多遍,我本以为会感到麻木。但不管听多少遍,还是很难受,看他们受到苦难,我只能想,联系一个是一个,多上报一个是一个。”截至目前,陈闫龙雨一共联系了近50名求助者,帮助其中30多名患者顺利入院治疗。
“作为一名大学生预备党员,
我必须立刻加入战斗!”
▲阿娜古丽在进行疫情防控工作
阿娜古丽·阿不力孜,法律专业18级学生,中共预备党员。她是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协助家乡村委会的疫情防控工作。她每天挨家挨户进行入户走访,登记村民基本信息,测量体温,询问健康情况。而宣传防疫知识、宣传疫情防控的相关法规政策和措施更是她的主要工作,她用农民群众熟悉的表达方式讲解宣传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劝诫居民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防控工作,开展正面宣传、破除各种疫情谣言,帮助村民增强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疫情防控阻击战既是对广大党员的一次大考验,也是对初心使命的一次大挑战。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我们不能够置身事外;生死阻击的时刻,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作为一名大学生预备党员,我必须立刻加入战斗,我有责任和义务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我是全职志愿者,24小时待命,
分配给我的任务我都要完成”
▲娜则莱作为社区志愿者开展工作
娜则莱·阿布拉,新闻专业17级学生,共青团员。寒假期间返回家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疫情发生后,她向社区提出申请,加入了“塔里木青年志愿者队”。新疆的冬天,气温都在零下10度徘徊,她常常冒着寒风赶去执勤,完成社区门口检查、居家隔离户信息登记、电梯消毒、表格整理等等社区服务工作,常常一做是一个大半天,连饭都顾不上吃。“我是全职志愿者,24小时待命,分配给我的任务我都要完成。”
娜则莱说,自己父亲是公务员,也是一名党员,目前工作任务是在隔离点照看集中隔离人员,至今已经数日没有回家。她希望爸爸和其他一线工作人员能够早日凯旋,也希望自己的志愿服务工作为战“疫”尽一份力。
“为前线的英雄准备战“疫”物资”
▲盘旋在包装前线物资
盘旋,英文专业19级学生,疫情爆发后,盘旋同学主动参加了清远市农产品支援湖北战“疫”的志愿者活动。其主要任务是包装好为疫区家庭准备的农产品和生鲜产品。她在两天内紧急包装的3200份支援湖北的物资中,每一份都饱含着穿越南岭为湖北送去的温暖。盘旋同学说,当她第一天到达志愿包装地点时,一位大叔说的话便深深印在了自己的脑中:“谁是英雄,在一线上奋战的医生就叫英雄。” 听完此话,盘旋也特别希望自己能为前线的英雄做一份点滴努力。她更加认真学习物资的包装、更细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场的一位志愿者阿姨说:“虽然我们上不了一线,但是可以做好后援支持。尽管也很辛苦,但是能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就是值得的。”大家的口罩虽然挡住了上扬的嘴角,但爽朗的笑声和含笑的眼里满满的都是赞同。
“疫情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
人民是阅卷人”
▲罗莉敏在社区宣传防控知识,为居民测量体温,
排查社区人员登记情况
罗莉敏,经贸学院国际商务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疫情爆发后,罗莉敏在家乡江西省南昌市主动报名参与青云谱区京山街道的青年志愿活动。根据社区委员会的工作分配,罗莉敏主要负责企业捐赠的消毒水和口罩等防护物资的搬运与分发。除此之外,她还向社区内群众积极宣传防疫知识和卫生健康常识,对于不经常使用互联网的年长者群体,她更加耐心讲解,做好知识普及工作。在派发健康知识传单的同时指导社区居民使用电子通行证等等,大大减轻基层工作人员负担。罗莉敏说:“疫情是放在新年的第一份‘考卷’,正是考验党员初心使命的重要时刻。作为党员,我们必须努力‘应考’,做好这一份‘考卷’,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忘记零下21℃,牢记37.2℃”
▲姜星辰为超市顾客测量体温
姜星辰,社工专业19级学生,家住吉林省桦甸市。疫情爆发后,她积极投入到一线工作中。从此,商场和超市门口多了一个年轻的身影。测量进出人员体温,劝告大家做好防护、佩戴口罩成了姜星辰的工作。冬天的吉林省室外气温极低,有些时候甚至能低至零下20多度,但在如此寒冷的冬天,姜星辰在超市门口往往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工作中的她早已忘记了零下20多度的气温,心中只牢牢地记着一个温度——37.2℃,不敢有丝毫大意。“尽管会接触大量的人群,但能为防控疫情出一份力,我觉得这是值得的。”姜星辰说。
这场战“疫”不见枪炮、没有硝烟
只有明确的敌人
那就是新冠肺炎疫魔
广外巾帼 竞展芳华
不惧艰险 迎难而上
今天我们聚焦的
只是广外巾帼英雄中
一部分优秀代表
还有许许多多战“疫”中的优秀女性
我们来不及一一报道
她们都是最美的逆行者
是我们最可爱的同伴
更是我们为之骄傲、为之力赞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