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甦唯

2021-03-23 5886

姜甦唯,见素抱朴,一以贯之

在伦敦金融城的中国业务口,姜甦唯是个耳熟能详的名字。


她是普华永道英国所中国业务部首席合伙人,主管中英双向投资相关业务;她是首位在四大会计师英国事务所成为权益合伙人的中国大陆人士,也是金融城里为数不多的在英资机构负责商业业绩的女性高管;她是英格兰及威尔士皇家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在中国的“财务女性联盟”的第一任大使,也是2015年和2016年英国【华人商业领袖奖】及【木兰商业女性奖】 的获得者。


她的职业之路似乎走得很顺畅。98年加入普华永道伦敦办公室,3年后获得英国特许会计师资格,10年后来到了合伙人的位置。最近十年,她专注于协助中英企业进行双向贸易和投资,以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英企业在第三国寻求合作共赢的项目与模式。


她不施脂粉,笑起来非常开朗,小小的身体里有颗强大的灵魂。在金融城见惯了武装到指甲尖儿的职业女性,她让人不由自主地觉得亲近,可能不完美,但带着种浑然天成的真实,让人看到了领导力的另一种可能性


图片

来源:甦唯




关于事业与成长,甦唯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在普华一待就是20几年。当年同周入职培训的50个人,现在只剩她一个人。从毕业生到合伙人的职业生涯在同一间公司度过,在当今社会,俨然成为了稀罕事儿。


这22年里,当然也遇到过挫折和很多次想要放弃或离开的时刻,尤其是身处事业中期,需要达成从经理到总监到合伙人这个最难一跃阶段。


她仍记得包括周末在内的每天每晚都在项目上不断加班,面对着会计师资格考试的压力,还有升入高级管理层必经的那无休止,令人不适的rat race(老鼠轮圈赛跑)。但这些都不是最难过的,真正让她疲惫的,是当时心中的迷茫,以及找不到真正的方向。


如何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现代信息社会和家人朋友的期许眼光中不迷失自我?怎么才能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棵树,如何抓住主干,把握自己所能把握的,不断向阳生长?



1
不畏难地出发去攀登山顶


高三毕业时,甦唯面临了人生的第一道坎儿。


她放弃了从南师大附中保送南大的机会,选择报考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国际贸易专业。那是1992年,国贸大概是全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专业之一。虽然是调档成绩排名第一的考生,她却面临着被走后门替换下来,无书可读的风险。


最后,在多方努力之下,她被临时通知必须在几小时后赶到几百公里之外的招生中心接受额外口试。一家人夙夜疾驰,终于不负此行。


这也许是头一次,这个社会向少年的她展现了自己的复杂度。


钟情广外原因之一是因为当年它非常超前,除了全程英语授课之外,它也是中国第一批与英国大学开展3+1合作项目的高等院校。当抱着入选的喜悦,与其他10名同学作为项目参与者去英国使领馆签证时,甦唯却拿到了唯一的拒信。


带着股初生牛犊的劲儿,她致电领事馆,要求直接与签证官对话。对方告诉她,你被拒是因为英语太过流利,有移民倾向。


虽然凭借额外的担保函最终成行,但事实证明,当年的签证官还是颇有眼光——之后再当成一桩笑谈提起,朋友们都认为值得给他加个鸡腿。


命运真的很有趣,一个个路口走下来,甦唯来到了陌生的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的校园位于一个名叫Preston的小城,当地民风热情淳朴,让甦唯觉得非常温暖。


图片

Preston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Harris Musuem

来源:网络


一年很快过去,甦唯拿到了布里斯托大学商学院MBA的录取通知。她提到这个课程的挑战性,感觉自己就像被直接扔入深水区的游泳初学者。同学们来自30多个不同的国家,年龄跨度从20+到60+,每个人都有着丰富多彩的经历,而她是其中最小的一个。


可这一年,也是她适应国际化的商业环境的重要成长和过渡期。


图片

布里斯托大学主楼 Wills Memorial Building

来源:甦唯


毕业在即,找工作困难重重。当时是97年,身为中国人,要在英国金融业这样一个相对缺乏多样性的环境里实现从毕业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先例寥寥无几


那个年代还没有网申,甦唯抱着忐忑和期待一封封地往邮筒里投出了30多份申请。幸运的是,几家公司的面试都到达了最后一轮。


她先是拒了某大行IBD(投资银行部)的最后一轮assessment day(评估日),只因为前一轮面试时,整整两个小时,在场没有一位面试官展露过哪怕是一丝微笑。她不确定这是她所心仪的公司文化。至今她仍记得人力资源小姐姐在电话那端不敢置信的追问,are you sure(你确定吗)?即使是在异国他乡身为毕业生一无所恃的时刻,她也没有放弃心中的坚持。


她最后得到了Price Waterhouse的青睐,但与Coopers & Lybrand失之交臂。仿佛宿命般的安排,在她正式入职一个月前,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宣布合并,PwC正式诞生。


图片

来源:甦唯


2
强大的精神力来自信念的不断滋养


甦唯至今还记得当她还是高级经理时,参加的那个未来领导者培训。


授课人提出了一个话题让他们小组讨论:如果有天你离开这个世界,希望自己的墓碑刻上什么样的一句话你想要自己的一生如何被铭记?在这个著名的墓志铭问题前,那一刻她脑子一片空白,是事业?是家庭?是财富?是各种资格认证,或辉煌奖章?


图片

雾茶很喜欢的叶芝的墓志铭

来源:网络


直到最后一刻,突然间心有灵犀,醍醐灌顶。


Making a difference(给这个世界带来不一样的改变”这个句子浮出脑海,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离开。


每天秉持着向上的态度,学习,成长,为他人带来积极的改变,为社会创造独特的价值,哪怕只有一点点,日积月累,也会有所作为。


她找到了自己的信念。


当你颠覆了所有目的论,你的人生也就彻底自由,你不再受任何世俗的,宗教的,外在的目的论给束缚,你才有机会,真正去寻找自己的人生,才有机会去明白人真正,完全,超然,本真的自由。

不周山@知乎


2006年底,甦唯受命建立普华英国的中国业务部。这不是没有风险的一次职场转身。她满可以留在自己熟悉的审计部,合伙人的道路可能走得更加得心应手。尤其是当时精心准备了中国业务部pitch,在董事会面前信心满满地讲述未来的图景,良久沉默后,有一位董事问道,这些职能是否可以考虑外包?


但她知道,自己想做的,是对自己而言更有意义的工作。她感知到了自己那股公司内创业者的热情在升温,她相信中国业务对于普华英国是有巨大潜力的。


现在,中国业务部已是普华英国国际业务组的领跑者。


3
越是艰难,越要持之以恒


通往更好的自己的路,是没有捷径的。没有方向,不断摸索的过程固然痛苦,但这是更好的自我认知,不断获得反馈,从而建立自信,长期积累的必经之路。


甦唯笃信持续的自省,遇到问题她习惯往里看。这么多年她学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去公正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如何逐渐的建立起自我意识(self awareness),站在别人的角度看自己,清楚地明白自己行为和讯息带给了不同的接收方什么样的讯号,如何根据自己的听众调整沟通方式和技能。


即便是面对金融城里性别与少数族裔平权的浪潮,她依然冷静以待。


在她看来,无法完全客观公正的对待他人是人类的本性。与其去强调某个族群的特殊性,我们应该做的,是把每个人都作为唯一而独特的个体去尊重和相处


是的,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从来没有让中国人或是女性的身份困扰过自己,也从未特别诉诸于这个身份。她清楚的看到,即使是英国人,很多时候面临的职场挑战和难关,也跟我们相去不远,异曲同工。


随着中国业务部的做大做强,2009年时,甦唯有望成为普华英国史上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她觉得自己准备好了。但这次充满自信的叩门,却因为公司内部原因,遭遇了滑铁卢。


甦唯现在还记得当时的失望与难过——她的业绩和专注是有目共睹的。


但她知道此时更要抛掉情绪的困扰


她热爱自己的工作,那么跳槽或者离开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当一个逃兵。身处客户服务行业,有口皆碑的客户人脉很重要。但在她看来,内部人脉同样重要,放弃这些,从零再来的成本其实非常之高。所以当事业遇到瓶颈,她从不逃避,而是选择从自身找问题,补齐自己知识,能力和人际网络的不足。有的时候,甚至只是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而已。


一年之后,她如愿以偿。


图片

办公室窗外的风景

来源:甦唯


4
真诚待人,做对的事


过去的一年,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新冠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挑战。早在年初,甦唯基由持续的关注,敏锐感受到了新冠进一步发展为全球性疫情的可能性和对商业世界构成的巨大威胁。


她第一个在普华英国内部倡议帮助客户建立一个危机应对的系统方案和服务平台。当时她的英国合伙人们还把新冠当作当年区域性的非典,不以为然。但她力排众议,这使普华英国在接下来的疫情发展当中,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客户问题都已准备充分,成竹在胸。


随着这个服务平台搭建完毕,业务走向常态化,甦唯却轻松地把手中的工作交接出去。不居功,不划分领地,即使是她的绝妙主意,她也不会太去计较个人得失。


做正确的事,做对大局有益的事。这背后是强大的自信和包容


对待客户也是一样。她经常提到,先交朋友,再谈业务。在服务进入英国市场的中国客户时,尤其是如此。客户们经常向她咨询遇到的各种问题,很多可能并不是她的业务范畴,她也会尽所能地去帮忙解决。


在日常交往中更是如此。第一次见到甦唯,除了她落落大方的微笑,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谦逊。她为我特地在一个庞大的晚宴中走过来跟她打招呼而致谢,而接下来,不管是我们邀请她成为我们周年活动的嘉宾,还是占用她的时间作为我们的首位采访对象,她都能看到其中对方的每份付出,认真地感谢每个人的努力与辛苦。


5
活在当下,享受生活点滴


甦唯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还有一位高中同校同级,全心支持她的先生。


因为孩子喜欢音乐,她还在三年前支持先生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伦敦华人少儿合唱乐团(LCCE),让在伦敦的华人孩子们也能有一个可以演奏和唱响祖国音乐的地方。


图片

http://chinesechildrensensemble.org

https://www.facebook.com/ChineseChildrensEnsemble

来源:网络


和时下很多想要达到工作生活平衡(work life balance)的职场人士不同,甦唯坦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是没有界限的。热爱工作的她,将二者融为一体来管理(work life blend)即使晚上和周末她也可以酌情工作,但需要陪伴自己的孩子时,她会全心投入,保证自己在那个当下是全然的存在。


像当年自己的父母教育自己一样,她把自己的孩子作为平等的成年人对待,向他们解释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概念与事情,日常的讨论和思考都会与他们分享。如果孩子有兴趣,也会邀请他们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帮自己一些小忙,比如当时工作需要的一张海报就是哥俩帮忙设计的。她在身体力行的告诉孩子什么叫工作,大人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而各种家务和琐碎的杂事,她也没有一个人勉力承担,而是发动集体的力量,把家中的各个成员动员起来,成为一支有效的团队


她对自己的孩子有三条简洁却令人印象深刻的要求:

1. Be a good person (做个好人)

2. Be happy & healthy (快乐,健康)

3. Always try your best (尽你所能)


其实这也是甦唯自己的人生信条。




我们站在这个冬天,一起回首她的过往,似乎还能看到她高三那晚去见招生老师疾驰车辆头顶的漫天星光。


随着年龄增长,步入社会,人生际遇起伏,我们不再相信。不再相信与人为善能带我们去到想去的地方,不再相信最简单的坚持往往是最强大的,在犬儒主义和丛林法则中消磨了那份天真与初心。


见素抱朴,一以贯之。在每个选择面前,选择做对的事。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却需要强大的信念力与精神力。


因为相信而执着。


甦唯一直记得她的名字:自力更生,唯一之路。


她不负当年那个开朗乐观,追寻梦想不断前行的小女孩。


图片

来源:甦唯


采访及文字by雾茶,感谢Christine Liu的全程协助


提示
提交成功,等待管理员审核
关闭